霸王集團,再次陷入虧損困境。
近日,霸王集團發(fā)布業(yè)績預告,2025年上半年,集團預計將錄得約490萬元的凈虧損,而2024年同期則錄得約120萬元凈利潤。
不過,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,霸王集團營業(yè)額在2025年上半年增長了約11%,至1.22億元。
營收攀升,卻難抵虧損壓力。《化妝品觀察》了解到,這是霸王集團近三年來(自2023年上半年起)的首次虧損。
時間往前撥,近10年來,霸王集團大半年份都處于虧損狀態(tài),譬如,2018年至2022年間,連續(xù)5年虧損。在2023年和2024年連續(xù)兩年盈利后,如今又陷入虧損泥潭。
霸王集團的難,也體現在市值上。巔峰時期,霸王集團的市值曾一度接近200億港元,而截至7月18日收盤,霸王集團總市值僅剩1.61億港元。
利潤下跌超500%
霸王集團創(chuàng)立于1989年,至今已有36年歷史。
它的輝煌,要從2005年說起。這一年,隨著巨星成龍代言,一句“中藥世家 霸王防脫”的廣告語,讓霸王洗發(fā)水迅速走紅。這一年起至今,霸王集團已歷經多輪周期。
2006年至2009年,霸王集團迎來最輝煌的時光。期內,霸王集團的營收從3.92億元上漲至17.56億元;凈利潤從1.16億元上漲至3.64億元。
不僅業(yè)績在4年間翻了幾倍,霸王集團還成功于2009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,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草藥日化企業(yè)。
2010年至2015年,是霸王集團最灰暗的時期。2010年,因港媒《壹周刊》爆料霸王洗發(fā)水含有致癌物質二惡烷,導致霸王洗發(fā)水銷量暴跌。盡管6年之后,香港高院裁定《壹周刊》報道屬于誹謗,但屬于霸王集團的時代早已結束。
這期間,霸王集團的營收從14.75億元下滑至2.32億元;同時連續(xù)5年虧損,虧損額最高的兩年,即2011年及2012年,分別虧損5.59億元和6.18億元。
2016年至2022年,霸王集團勝訴,進入轉型期。期間,雖然勝訴,但疲于自證的霸王已然掉隊。
2016年至今,霸王的營收再也沒突破3億元;此外,除2016年及2017年盈利外,霸王集團陷入長期虧損(2018年至2022年)。
霸王2016年至2024年業(yè)績一覽,截自東方財富網
2023年至2024年,霸王集團轉型初顯成效,重回盈利狀態(tài)。這兩年,霸王集團擺脫以往的陰霾,不僅營收于2024年回到2.5億元上方,且持續(xù)盈利。
不過,2025年上半年,霸王集團再次陷入虧損。期內,霸王集團預計虧損額達到490萬元,按此推算,其利潤同比下跌超500%。
公告顯示,霸王集團上半年錄得凈虧損的原因有二:一是,一種關鍵原材料價格出現了顯著增長,導致毛利率略有下降;二是,為了拉動銷售增長,集團銷售及分銷成本費用錄得顯著上升,其中包括在2025年上半年進行的店鋪陳列布置和激勵計劃。
“自救”多年轉型之路是否奏效?
多年間業(yè)績承壓,霸王集團嘗試過轉型。綜合來看,在渠道變革和品類拓展這兩方面,霸王集團走得更加深入。
其一,渠道變革。
根據公開報道,多年前的輿論風波導致銷量下滑后,霸王集團曾采取一系列措施縮減開支。比如,轉變銷售模式——此前以直營為主,直接對接各大賣場;此后,大部分改成經銷商模式。
截至2024年12月31日,霸王品牌分銷網絡包括大概837個分銷商及三個重點零售商,覆蓋中國27個省份及四個直轄市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3月,霸王集團推進「千鎮(zhèn)萬店」市場開發(fā)項目,來加快產品在當地市場的分銷,以提高銷售收入。
這一項目,從海南島各地的傳統(tǒng)渠道開始,指定多家重點經銷商去確保霸王洗發(fā)水產品的供貨能夠迅速到達各自的鄉(xiāng)鎮(zhèn)網絡銷售點。在開展后一年,霸王集團已經將這開發(fā)項目在華南地區(qū)做深做透,目前已把這開發(fā)項目在全國展開推廣。
電商渠道方面,霸王集團擴充了直播團隊,還成功拓展了美團、1688等渠道;于2024年,其在京東直營店鋪錄得較大同店增長的銷售。
其二,開發(fā)新品牌,拓展新品類。
一方面,在洗發(fā)水基礎上豐富產品種類。譬如,近年來成功開發(fā)并打造了針對熬夜人群的「香囊瓶」,同時橫向拓展了護發(fā)精油、發(fā)膜和頭皮精華爆品。
另一方面,布局嬰童護理市場。例如,于2016年推出高端嬰童洗護品牌“小霸王”。
從近年來財報可以看出,霸王集團正著力破解主營品牌集中度風險。
典型如,定位中草藥去屑護發(fā)系列品牌—追風,于2024年度的營業(yè)額約240萬元,比2023年度增加了約19.3%。再如,以純天然為基礎的洗發(fā)水、沐浴露和洗衣液產品系列—麗濤,于2024年營業(yè)額約960萬元,比2023年度增加了約146.0%。這兩大品牌的增幅,均超過霸王品牌。
與此同時,霸王集團通過升級產品配方和包裝去推廣追風新系列產品,主供電商平臺。截至2024年12月31日,追風品牌分銷網絡包括大概837個分銷商,覆蓋中國27個省份。
需要注意的是,霸王集團的核心品牌—霸王,2024年的營業(yè)額約2.39億元,約占集團2024年度按品牌分類營業(yè)額的94.5%。
換言之,霸王集團在多品牌矩陣上的布局,仍任重而道遠。轉型之路,依然艱巨。
3億+脫發(fā)人群能否拯救霸王?
霸王集團雖經營受困,但扎根的防脫賽道需求持續(xù)擴張,結構性機會猶存。
中研網最新報告顯示,中國防脫洗發(fā)行業(yè)正經歷一場由“全民防脫”浪潮驅動的產業(yè)重構。
根據國家衛(wèi)健委最新數據,中國脫發(fā)人群已突破3.43億人,其中30歲以下人群占比達54%,90后、00后成為防脫消費主力軍。這一趨勢直接推動市場規(guī)模從2023年的424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460億元,預計2029年將突破千億大關,五年復合增長率達18.7%,遠超日化行業(yè)平均增速。
這一細分市場,TOP1早已易主。
今年,弗若斯特沙利文認證了EHD為2024年期間“全國防脫發(fā)洗發(fā)水天貓銷量第一”品牌;同時,弗若斯特沙利文亦認證卡蓓諾“進口防脫洗發(fā)水全國銷量第一”的市場地位。
天貓平臺顯示,霸王防脫洗發(fā)水,在天貓多個防脫固發(fā)細分榜單中排在TOP10之外。另據第三方數據平臺,2024年,霸王防脫洗發(fā)水銷售額位列淘天防脫固發(fā)類目TOP11。
放眼更廣闊的洗護發(fā)市場,外資品牌早已形成壟斷之勢。
以淘天平臺為例,2025年上半年,美發(fā)護發(fā)TOP5品牌都是外資。與此同時,在這個蓬勃發(fā)展的市場里,不少外資品牌和新興品牌展現出強勁增長力。
來源第三方數據平臺,未經平臺和品牌審計,僅供參考
譬如,國貨品牌里,昌義生態(tài)實現4607%的增長,仁和匠心實現1210%的增長,蜂花實現309%的增長;國外品牌里,清揚實現319%的增長,OR實現114%的增長。
反觀霸王品牌,上半年,其在淘系平臺的GMV為4199萬元,位列榜單TOP52,漲幅高達53.3%。
對比來看,霸王的GMV和漲幅,均不夠耀眼。想要破局,仍面臨多重挑戰(zhàn)。
不過,也有資深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如果霸王集團能“煥新品牌”,激發(fā)品牌活力,其承載的“中草藥民族品牌”這一品牌資產和價值,仍可助力其走出一條差異化的復興之路。“畢竟,在健康消費升級的浪潮中,真正的傳統(tǒng)不是守舊,而是對核心價值的創(chuàng)造性轉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