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藥監局日前發布最新統計,截至今年上半年,我國注冊和備案的化妝品新原料達272個,呈現穩固增長態勢。
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司長李芳表示,“化妝品的創新,其實最核心的在于原料的創新。每一個創新原料的推出,背后都是企業長時間的研發,包括功效評價、安全性論證等。”
我國《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》(簡稱新《條例》)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,國家藥監局對化妝品原料管理作出重大調整。
李芳解釋,由原來統一實行上市許可的方式,調整為根據風險分類管理:對一些高風險的,像防腐的、防曬的、著色的、染發的、祛斑美白的,實行注冊管理;對一些風險程度低的,像保濕、舒緩,實行備案管理。
新《條例》實施四年多以來,我國化妝品行業活力得以釋放,新原料增長呈現勃勃生機。截至目前,經過注冊備案的新原料已經達到272個,而新《條例》實施之前,很多年一共才批了十多個,“如今的增長態勢非常令人振奮”。
李芳表示,這不僅為我國化妝品行業注入了源頭活水,而且有助于提升化妝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,“新原料意味著新的功能元素,對產品競爭力、品牌影響力,包括鼓勵中國特色植物原料研發,這些對擴大我國化妝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、競爭力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支撐。”
優化原料審評審批程序,讓化妝品行業充分釋放活力的同時,如何守住化妝品安全質量底線?
李芳表示,守住安全底線,是化妝品監管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,“一個新的原料被應用到化妝品后,要進行為期三年的安全監測。對不良反應的情況,要及時收集、分析、評價,對發現一些安全風險或問題的,我們也會及時叫停。”
李芳表示,國家藥監局下一步將繼續著力于釋放產業活力和保障安全質量,助推中國化妝品行業加速出海。
相關視頻:四年多來我國注冊和備案的化妝品新原料達272個:化妝品創新核心在原料,市場活力得以釋放